杭州超探新材拟建1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12月30日,龙游·云墨碳谷项目前期包括新建10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项目、2500吨碳-碳复合材料及碳素产品生产线项目等6个子项目和后期产业链延伸项目约50个,计划用地约500亩,固定资产总投资额32 亿元人民币,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100亿元,利润及税收18亿元。本项目总计划用地约500亩,2021年底前完成一期1500吨碳-碳复合材料及碳素产品生产线项目投资;2022年底前完成一期2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投资,完成二期1000吨碳-碳复合材料及碳素产品生产线项目投资,完成产业园一期孵化园项目投资3亿元;2023年底前完成二期25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投资,完成产业园二期项目投资5亿元;2024年底前完成三期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投资,完成产业园三期项目投资12亿元。
中复神鹰西宁项目首条碳化生产线成功试产
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刻,2020年12月30日,中复神鹰西宁项目首条生产线一次性试产成功,这标志着中复神鹰“西飞”扩产举措在历经1年半的深耕细作后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万吨项目建设正式跨入了新阶段。
宝武来了,精功碳纤维产业项目股权转让协议正式签约
12月28日下午,中国宝武与绍兴市柯桥区产业发展合作交流暨精功碳纤维项目签约仪式在区行政中心举行,标志着中国宝武与绍兴柯桥的产业发展合作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为大力发展碳基新材料业务,快速进入碳纤维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宝武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非公开协议方式收购绍兴市柯桥区天堂硅谷碳纤维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碳纤维业务的全部股权,包括:(1)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49.74%股权;(2)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51.69%股权;(3)精功(绍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45.81%股权。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及或有事项预估价,此次股权收购对价不高于5亿元。
12月25日下午,广东茂名滨海新区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广东金辉碳纤维材料科技公司计划到茂名滨海新区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碳纤维原丝50000吨/年、碳纤维20000吨/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40000吨/年的生产基地,年产值预计60亿人民币。
12月22日,2020年中国纺织大会在山西太原隆重召开。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东华大学、江苏鹰游纺机公司联合开发的“百吨级超高强度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第三次获得该奖项,张国良董事长为项目第一完成人。
日媒:日本东丽碳纤维被倒卖给“未获许可”中国企业,遭日本经产省警告
共同社12月22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下称:产经省)当天对东丽子公司实施了行政指导警告,理由是该公司出口的碳纤维流入了未获该国《外汇及外国贸易法》上许可的中国企业。产经省要求东丽子公司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并彻底做好出口管理。
打卡4411米!光威复材助力国产无人直升机腾飞
AR-500C无人机由航空工业直升机所研制,光威复材为直升机所研制配套机身复材部件。光威复材使用自主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为该无人机提供全机复合材料蒙皮、整体油箱承力结构、尾梁整体结构和层压件、封闭腔型结构件等零件的研制、生产和装配一条龙解决方案,并于2019年12月开始向直升机所交付该无人机平台。
SYT65碳纤维产品自2015年启动攻关,在已有干喷湿纺SYT55(T800级)碳纤维技术基础上,重点进行纤维缺陷控制,改善蒸汽牵伸可牵伸性问题,解决了百吨级生产线放大过程中的系列技术难题,碳纤维力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可满足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该产品的推出,标志着中复神鹰产品迈向更高端化。该产品是由中复神鹰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强度碳纤维,拉伸强度6400MPa,拉伸模量294GPa。形成了400吨年产量规模,产品部分性能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8月3日下午,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葛春艳、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孙小君代表政企双方就年产1.5万吨碳纤维项目进行签约,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投资促进六局、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局等相关局室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该项目盘活原区内停产企业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利用原有厂房及设备进行改建扩建,由化纤集团负责总体规划实施。8月18日8:58时,在吉林国兴碳纤维公司厂区内,中国吉林国家碳纤维产业园项目暨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式启动。
7月22日上午,兰州纤维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通过了 “千吨级NaSCN法50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项目的技术成果鉴定。本次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负责鉴定的专家委员会共7人,分别由蒋士成院士担任主任、徐樑华教授担任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张定金、王玉萍、牟书香,教授敖玉辉、高工孙兴祥担任委员。目前,该项目立足自主创新,已建成50K大丝束碳纤维的千吨级生产线,其中单线原丝产能达到4000吨、碳纤维达到1500吨,产品性能符合国标GQ3522水平,可以满足碳纤维预浸料的制备要求,产品本征性能和应用工艺性也与进口同类产品不相上下,填补了国内50K碳纤维产品的市场空白。
吉林碳谷与恒神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6月22日,中国主导完成的第一个碳纤维国际标准ISO 10119:2020《碳纤维 密度的测定》由ISO中央秘书处正式发布出版。该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持,项目得到了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NQI)项目的支持和资助。据了解,气体容积法是用惰性气体取代液体来精确和可靠地测定纤维、粉末等材料的密度,它是根据波义耳定律,密闭气体体积的降低与压力的增加成正比,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和氦气在室温下具有理想气体的性能,通过对两个已知体积的仓室通入惰性气体,进行两个压力的精密测量,根据气体压力的变化来确定样品的体积,从而得到其密度。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使用有机溶剂,可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它的测试效率高,可以实现批量测试,全自动化操作,人为影响小,准确度高。
5月21日,新疆霍尔果斯市举行高性能碳纤维全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开发区管委会与河南愿景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市委书记郝建民出席签约仪式。
5月7日,方大炭素公布,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控制经营风险,聚焦主业发展,公司拟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吉林方大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城碳纤维”)70%股权及部分债权转让给非关联方吉林市国兴新材料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国兴”),转让对价为人民币1元。江城碳纤维欠公司债务合计3.296亿元,其中1.51亿元作为公司转让江城碳纤维70%股权对价相抵销,剩余债权1.78亿元及利息由江城碳纤维分期支付,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此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从江苏省科技厅获悉,日前,依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建设的江苏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服务平台,成功获批“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成为江苏省首个新材料领域国家级测试评价行业中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服务平台是我省在新材料领域重点建设的平台。2015年启动建设以来,平台聚焦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内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科技资源,凭借先进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展以检验检测、创新研发、应用评价、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为重点的全方位公共服务,为全省相关领域70%的企业提供了服务,解决了企业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了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民用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恒神股份顺利取得DNV·GL船级社产品认证
上海石化拟投资建设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投资35亿
甘肃张掖投资新建年产4000吨T800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项目以“助力科技强国战略、打造中国‘张掖碳谷’”为目标,在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新建年产4000吨T800高性能碳纤维及碳纤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6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航空航天和汽车碳纤维制品生产线4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2亿元;一期启动建设后,二期将同步规划、压茬推进,计划明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利税20亿元,中国甘肃“张掖碳谷”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及碳纤维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的高新技术材料产业集聚区。
威海拓展公司牵头单位参与修订《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B/T 26752-2020 获得批准发布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0年第1号)》,公司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并参与修订的国家标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B/T 26752-2020)获得批准发布,代替《聚丙烯腈基碳纤维》(GB/T 26752-2011),实施日期为2021年2月1日。
甘肃省张掖市与河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碳纤维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